閱讀筆記︱《Inside Out & Back Again》

《Inside Out & Back Again》by Thanhha Lai, 2011


這是越戰時期的難民逃到美國的移民故事。「戰爭」和「被霸凌」,在一個移民孩子的眼中,那一種比較可怕?

「沒人會相信,有時候我寧願留在戰地西貢,也不想住在和平無戰事的阿拉巴馬」

— — — —
金河是個十歲的女孩,她的爸爸被越共軍隊抓走,下落不明。媽媽帶著金河和三個哥哥,抱著一絲「爸爸一定會回來」的希望,在西貢辛苦過日子。

但是西貢的局勢在1975年農曆過年後,變得越來越嚴峻,有管道的有錢人,早就坐船逃走了,剩下的普通人家,只能期待南越政府可以成功扺抗越共的入侵。但是當炸彈的轟炸聲愈來愈近,同年4月30日西貢淪陷,金河的媽媽為了讓四個孩子活下去,不得不面對「爸爸不可能再回來」的現實,跟著大家衝到港口,拼死拼活的擠上救命船。

在前往美國的船上,金河一家人擠在一塊地毯大小的地方生活。船上的每個人都知道這艘船嚴重超載,什麼時候會沉都不知道。但是當你看到擠在港口那群人的眼神,滿是急切求生的恐懼,你怎麼可能忍心不讓他們上船。

在太平洋上搖晃了兩個月多月,終於到了美國。金河一家人也開始了新生活,金河因為東方臉孔在學校被同學 霸凌。她的長直黑髮、她的偏平鼻子、她的憋腳英文、甚至她的信仰「boo-da」都被同學取笑。即使金河在學校被同學霸凌,但是她的生活中還是有遇到溫暖的人,像是她家隔壁自願幫忙教導金河的英文的老太太,還有幫助他們一家人在阿拉巴馬找地方住的「牛仔先生」。

這是金河一家人在1975年這一年顛沛流離的故事,也是許多政治難民曾經經歷的苦難縮影。

— — — —
這本書以現代詩的方式敘事,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分別講述金河一家人在西貢、在船上、和到美國之後的的生活。這些故事大部份都是作者真實的經歷。在書中其實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即使在西貢的戰亂生活很苦,但對作者而言,西貢的生活幾乎都是美好的回憶。而移民到美國後的生活雖然沒有戰爭的威脅,但是霸凌造成的傷害卻成為了作者童年和青少年的痛苦回憶,她花了十年的時間才逐漸適應美國的文化與環境。

這樣的心情在很多的移民身上都看得見,就像是跟隨國民政府到台灣的老兵,不論政權如何轉換,還是會對故鄉思思念念,這樣的情感連結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2012紐伯瑞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