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前町九十番地》張超英/口述,陳柔縉/執筆,2006
這本書是張超英先生的傳記,作者陳柔縉從1993年開始採訪張超英,前後花了十三年才完成這本書。看到張超英先生從年輕到老不顧一切地為台灣積極奔走的熱血,我的心情也跟著激動熱血起來。他從兩蔣時代一直到李登輝陳水扁時代,不分黨派、不求權位地在外交上極力幫助台灣政府,只為了讓世界上更多人看見台灣。
「宮前町九十番地」是張超英老家舊址,即現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台灣水泥公司的對面,佔地一千多坪。張超英的祖父開煤礦致富,家裡非常有錢。張超英的父親張月澄先生,在日治時代是個抗日人士,一心景仰祖國,卻在國民黨接管台灣後,因為主張台灣自治而被抓去關。張月澄先生的祖國美夢因為二二八事件而完全破碎,他的很多好友也在二二八喪失生命,張月澄先生大受打擊,出獄後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從此不過問世事,連孩子的成長都不聞不問。而張超英的母親在他九個月大的時候就因病過世,所以張超英從小是由祖父母一手帶大的。
張超英先生小學念的日本小孩念的小學校,講得一口流利的日語。十四歲的時候到香港去念英國人開的貴族學校,又習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他在香港的時候請了一個英文家教,是美聯社記者的太太,不只教他英文,更教他民主思想、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讓他開始憧憬當新聞記者。張超英高中畢業後去日本明治大學念書,1957年畢業後,以新聞專業回台灣的新聞局擔任公職,那個時候本省人可以擔任公職是很少見的。
1967年,在台灣工作十年後,張超英先生被派任紐約新聞處。在美國工作13年間,他經歷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像是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和親眼目睹蔣經國遇刺。這裡我要特別提一下張超英先生的夫人,顏千鶴女士,我實在太欣賞她了。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當天,張超英先生和他的夫人在聯合國總部觀看了整個投票過程,等到投票結束,他們一行人失落的走出聯合國,張超英的夫人跟他說:「從今天起,世界公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真正的中國,台灣被排除在外,那就是等於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了。我們應該高興才是啊?!」1978年,顏千鶴女士在台美斷交時接受紐約NBC電視台採訪,她說:「做為一個台灣人,我對美國和中國有正式邦交沒有意見。但台灣的將來,應由住在台灣的一千六百萬人民決定,而不是由美國或中國來代為作主。」在那個年代能夠說出這一番話,真的是非常有勇氣也很有主見,讓我非常欽佩顏千鶴女士。
張超英先生在1980年從紐約被轉派駐日東京新聞處處長,那時駐日新聞處與日本新聞媒體業的關係幾乎是零,戰後日本非常積極維持與中共的關係,日本三大報「朝日、讀賣、每日」對台灣一點興趣也沒有。主流報紙上完全看不到台灣的新聞,日本人民也對台灣完全不了解。張超英先生剛到日本,看到這個現象,就決定打破這種冷漠關係的僵局。他的朋友勸他不要這麼累,隨便寫寫台灣政府的好話給日本人看,就算盡到新聞處的責任了。他卻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機會。他一個人單槍匹馬,每天晚上與日本人應酬吃飯,一層一層的打進三大報的上層體系,與三大報系的長官建立關係後,慢慢地讓台灣新聞出現在主流報紙上,讓更多日本人了解台灣。
在那個時代國民黨政府因為二戰的關係,不願意與日本多多交流,因而阻絕了很多台日交流的機會。張超英先生卻覺得與日本建立良好關係,是增加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很重要的工作。所以在台灣官員訪日的時候,張超英先生不但極力安排日本三大報的記者採訪,讓台灣的新聞增加曝光度以使更多日本人認識台灣,同時更精心安排台灣官員的訪日行程,讓台灣官員更了解日本,他說不是要讓這些官員「親日」,而是要讓他們「知日」。張超英先生這麼有遠見的做法,的確為日後的台日關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94年,張超英先生二次接受派任駐日新聞處處長。那時正值李登輝的時代,台灣剛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且實施國會全面改選,北高市長、省長及總統直接民選。張超英先生認為應該要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的民主化歷程,他排除萬難的促成《台灣的主張》這本書的出版,目的不是為了李登輝個人,而是為了讓世界知道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邁向民主實質化的國家。但讓人心寒的是,他的真心誠意卻被李登輝誤解成他別有所求。他在這本書的最後說,個人的誤會只是小節,但《台灣的主張》這本書出版了中 、英、日版本,能讓台灣的民主化被世界看見,他已經很滿足了。
張超英先生的一生,見証了台灣從日治時代、兩蔣時代、一直到現在的總統直選,他的傳記毋寧也是一部簡短的台灣近代史。他雖然不是官居要位,卻以一己之力為台灣盡心盡力。他輕鬆快意的生活哲學,盡全力絕不後悔的工作態度,和對政治權位的淡然,更加深後人對他的尊敬。陳柔縉以平實的文字寫下張超英精采的人生,對台灣的歷史有興趣的人,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這本書是張超英先生的傳記,作者陳柔縉從1993年開始採訪張超英,前後花了十三年才完成這本書。看到張超英先生從年輕到老不顧一切地為台灣積極奔走的熱血,我的心情也跟著激動熱血起來。他從兩蔣時代一直到李登輝陳水扁時代,不分黨派、不求權位地在外交上極力幫助台灣政府,只為了讓世界上更多人看見台灣。
「宮前町九十番地」是張超英老家舊址,即現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台灣水泥公司的對面,佔地一千多坪。張超英的祖父開煤礦致富,家裡非常有錢。張超英的父親張月澄先生,在日治時代是個抗日人士,一心景仰祖國,卻在國民黨接管台灣後,因為主張台灣自治而被抓去關。張月澄先生的祖國美夢因為二二八事件而完全破碎,他的很多好友也在二二八喪失生命,張月澄先生大受打擊,出獄後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從此不過問世事,連孩子的成長都不聞不問。而張超英的母親在他九個月大的時候就因病過世,所以張超英從小是由祖父母一手帶大的。
張超英先生小學念的日本小孩念的小學校,講得一口流利的日語。十四歲的時候到香港去念英國人開的貴族學校,又習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他在香港的時候請了一個英文家教,是美聯社記者的太太,不只教他英文,更教他民主思想、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讓他開始憧憬當新聞記者。張超英高中畢業後去日本明治大學念書,1957年畢業後,以新聞專業回台灣的新聞局擔任公職,那個時候本省人可以擔任公職是很少見的。
1967年,在台灣工作十年後,張超英先生被派任紐約新聞處。在美國工作13年間,他經歷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像是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和親眼目睹蔣經國遇刺。這裡我要特別提一下張超英先生的夫人,顏千鶴女士,我實在太欣賞她了。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當天,張超英先生和他的夫人在聯合國總部觀看了整個投票過程,等到投票結束,他們一行人失落的走出聯合國,張超英的夫人跟他說:「從今天起,世界公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真正的中國,台灣被排除在外,那就是等於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了。我們應該高興才是啊?!」1978年,顏千鶴女士在台美斷交時接受紐約NBC電視台採訪,她說:「做為一個台灣人,我對美國和中國有正式邦交沒有意見。但台灣的將來,應由住在台灣的一千六百萬人民決定,而不是由美國或中國來代為作主。」在那個年代能夠說出這一番話,真的是非常有勇氣也很有主見,讓我非常欽佩顏千鶴女士。
張超英先生在1980年從紐約被轉派駐日東京新聞處處長,那時駐日新聞處與日本新聞媒體業的關係幾乎是零,戰後日本非常積極維持與中共的關係,日本三大報「朝日、讀賣、每日」對台灣一點興趣也沒有。主流報紙上完全看不到台灣的新聞,日本人民也對台灣完全不了解。張超英先生剛到日本,看到這個現象,就決定打破這種冷漠關係的僵局。他的朋友勸他不要這麼累,隨便寫寫台灣政府的好話給日本人看,就算盡到新聞處的責任了。他卻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讓世界看見台灣的機會。他一個人單槍匹馬,每天晚上與日本人應酬吃飯,一層一層的打進三大報的上層體系,與三大報系的長官建立關係後,慢慢地讓台灣新聞出現在主流報紙上,讓更多日本人了解台灣。
在那個時代國民黨政府因為二戰的關係,不願意與日本多多交流,因而阻絕了很多台日交流的機會。張超英先生卻覺得與日本建立良好關係,是增加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很重要的工作。所以在台灣官員訪日的時候,張超英先生不但極力安排日本三大報的記者採訪,讓台灣的新聞增加曝光度以使更多日本人認識台灣,同時更精心安排台灣官員的訪日行程,讓台灣官員更了解日本,他說不是要讓這些官員「親日」,而是要讓他們「知日」。張超英先生這麼有遠見的做法,的確為日後的台日關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94年,張超英先生二次接受派任駐日新聞處處長。那時正值李登輝的時代,台灣剛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且實施國會全面改選,北高市長、省長及總統直接民選。張超英先生認為應該要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的民主化歷程,他排除萬難的促成《台灣的主張》這本書的出版,目的不是為了李登輝個人,而是為了讓世界知道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邁向民主實質化的國家。但讓人心寒的是,他的真心誠意卻被李登輝誤解成他別有所求。他在這本書的最後說,個人的誤會只是小節,但《台灣的主張》這本書出版了中 、英、日版本,能讓台灣的民主化被世界看見,他已經很滿足了。
張超英先生的一生,見証了台灣從日治時代、兩蔣時代、一直到現在的總統直選,他的傳記毋寧也是一部簡短的台灣近代史。他雖然不是官居要位,卻以一己之力為台灣盡心盡力。他輕鬆快意的生活哲學,盡全力絕不後悔的工作態度,和對政治權位的淡然,更加深後人對他的尊敬。陳柔縉以平實的文字寫下張超英精采的人生,對台灣的歷史有興趣的人,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