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作者:Anders Ericsson & Robert Pool,譯者:陳繪茹,2017
我從幾個月前開始做一些「刻意練習」的實驗,像是背譜、寫作、閱讀速度,還有克服群眾恐懼症。我其實一直有寫作的障礙,但我設定一些目標強迫自己有固定的文字輸出,每日記錄自己的中、英文閱讀速度,並且練習有條理地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意見,目前看起來好像都有一點進步。
— — — —
這本書是作者三十多年的科學研究報告,他研究各領域的頂尖人才的學習歷程。他發現所謂的「天賦」與「智商」並非成為專家的必要條件,「刻意練習」才是真正決勝的關鍵!
作者的研究對象,從世界頂級的音樂家、科學家、運動員、職業棋士,一直到倫敦的計程車司機。他在書中打破了幾個大眾對專業頂尖人士的迷思,像是「天才們的天賦就比別人多」、「天才不用花很多時間練習就很厲害」、「專家們都樂在練習」、還有「我沒有天賦,我天生就是辦不到」,以上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知,而他的研究証明了人人都可以藉由正確的練習方式塑造自己的潛能。
作者發現沒有所謂「天生就比較會」這種事,頂尖專家絕對是花比其他人多很多的時間在練習上。再者,所有受訪問的精英,幾乎沒有人喜歡「練習」這件事,只是他們比其他人更有動機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最重要的是,他們從小到大都有足夠的資源請到最好的老師,給他們最有效的建議與指導,讓他們能夠比別人更有效率的練習並修正錯誤。
專家們的這種「刻意練習」是一種非常高效的練習方式,它與一般的練習最大的不同在於,刻意練習的過程必須不斷地獲得即時的回饋並糾正錯誤,而且練習的當下必須非常專注,要有意識的在加強弱點,而非漫不經心的重複練習。
作者曾經跟幾個想要發展某項專長的成人長期合作,發現他們的確可以透過「刻意練習」突破「天賦的限制」,像是練習記憶長串的數字、或是成年後成為職業高爾夫球選手。因為人的大腦和身體一樣有適應力,而「刻意練習」可以幫助人們重塑大腦的神經網絡或是重建身體的體能狀態。另外,作者也指出,大腦和身體在被逼出舒適圈,但不是離開太遠時,是改變最快的時候。
很多人都會誤解這本書,以為這是本打造專家的指南,還有人認為「我又沒有要成為音樂家或是職業運動員」,我不需要「刻意練習」。我認為這本書並不是鼓勵每個人成為天才,而是要大家不要相信「我沒有天賦,我做不到」 這種話,只要你想要,你隨時 (不論你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 都可以藉由「刻意練習」達到你的目標。
我從幾個月前開始做一些「刻意練習」的實驗,像是背譜、寫作、閱讀速度,還有克服群眾恐懼症。我其實一直有寫作的障礙,但我設定一些目標強迫自己有固定的文字輸出,每日記錄自己的中、英文閱讀速度,並且練習有條理地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意見,目前看起來好像都有一點進步。
— — — —
這本書是作者三十多年的科學研究報告,他研究各領域的頂尖人才的學習歷程。他發現所謂的「天賦」與「智商」並非成為專家的必要條件,「刻意練習」才是真正決勝的關鍵!
作者的研究對象,從世界頂級的音樂家、科學家、運動員、職業棋士,一直到倫敦的計程車司機。他在書中打破了幾個大眾對專業頂尖人士的迷思,像是「天才們的天賦就比別人多」、「天才不用花很多時間練習就很厲害」、「專家們都樂在練習」、還有「我沒有天賦,我天生就是辦不到」,以上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知,而他的研究証明了人人都可以藉由正確的練習方式塑造自己的潛能。
作者發現沒有所謂「天生就比較會」這種事,頂尖專家絕對是花比其他人多很多的時間在練習上。再者,所有受訪問的精英,幾乎沒有人喜歡「練習」這件事,只是他們比其他人更有動機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最重要的是,他們從小到大都有足夠的資源請到最好的老師,給他們最有效的建議與指導,讓他們能夠比別人更有效率的練習並修正錯誤。
專家們的這種「刻意練習」是一種非常高效的練習方式,它與一般的練習最大的不同在於,刻意練習的過程必須不斷地獲得即時的回饋並糾正錯誤,而且練習的當下必須非常專注,要有意識的在加強弱點,而非漫不經心的重複練習。
作者曾經跟幾個想要發展某項專長的成人長期合作,發現他們的確可以透過「刻意練習」突破「天賦的限制」,像是練習記憶長串的數字、或是成年後成為職業高爾夫球選手。因為人的大腦和身體一樣有適應力,而「刻意練習」可以幫助人們重塑大腦的神經網絡或是重建身體的體能狀態。另外,作者也指出,大腦和身體在被逼出舒適圈,但不是離開太遠時,是改變最快的時候。
很多人都會誤解這本書,以為這是本打造專家的指南,還有人認為「我又沒有要成為音樂家或是職業運動員」,我不需要「刻意練習」。我認為這本書並不是鼓勵每個人成為天才,而是要大家不要相信「我沒有天賦,我做不到」 這種話,只要你想要,你隨時 (不論你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 都可以藉由「刻意練習」達到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