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作者:房慧真,何榮幸,林雨佑,蔣宜婷,余志偉,許震唐,林聰勝,吳逸驊,2019
如果你看過茱莉亞羅伯茨的電影《永不妥協》,這本書講的就是像這樣一個小蝦米對上大鯨魚的抗爭。只是我們的抗爭還在進行,人們的生命也不斷地在流逝,石化工廠的煙囪似乎還是屹立不搖的持續排放廢氣。
石化產業是什麼?它是以石油或天然氣為原料,製造化學用品的產業,它關係著我們生活中所有的民生用品。而台灣的石化工廠,著名的像是五輕、六輕 (我看了這本書才知道「輕」指的輕油裂解廠),更是關乎著台灣的經濟命脈。但是在人們享受石化產品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石化工廠造成的污染卻長期地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命健康與環境。
這本書主要聚焦在五輕和六輕這兩座石化工廠的環境污染爭議,這兩座輕油裂解廠在90年代建造完工後開始投入生產。五輕因為周圍居民二、三十年奮力不懈的抗爭,終於在2015年關廠。
然而,六輕的命運卻完全不同。由台塑集團經營的六輕開廠二十多年,他們投入了大筆資金在鄉里與學校教育建設、補助當地居民健康檢查、和發放每人每月的電費補助金等等。同時,台塑集團更請學者替他們背書,投資大筆研究資金,以科學研究証明六輕所排放出來的污水與廢氣,並不會對土地和人體健康造成傷害。台塑集團企圖用科學結果來撇清六輕對環境造成傷害的指控。但是這樣的科學卻無法解釋,為何在六輕下風處的「台西鄉」一度是全台癌症死亡人口比例最高的鄉鎮?為何附近的土壤種不出作物?為何養殖魚業的魚隻和家禽大規模死亡?
面對居民的提告,六輕律師團提出反駁說,鄉民抽煙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可能比六輕廢氣更大,生病不一定是六輕造成的。而且鄉民無法舉証說明到底是那一支煙囪、在什麼時間、排放了多少廢氣?也無法舉証到底是那一種氣體造成鄉民得到癌症。相關的科學論戰更是讓人愈看愈迷糊,研究六輕污染的正反兩方科學結論,也是拿著不同污染鑑定標準各說各話。
這本書中匯整的資料包含了詳細的化學工業流程、環境污染相關法律條文、科學論文辯論、還有持續三年多與抗爭著訪談,可以想見《報導者》團隊對這個深度報導下了多少苦工。閱讀的時候的確需要花一點時間來消化這些專有名詞和事件的前因後果,但是真的非常值得一讀。
— — — —
連續看了四本《報導者》所出版的書,心裡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這四個專題分別講述了台灣政府與民間面對許多社會議題的困境:《成為一個新人》寫的是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權處境,《廢墟少年》寫的是家庭失能的兒童青少年的無助,《血淚漁場》寫的台灣遠洋漁業勞工的悲歌,而《煙囪之島》寫的是台灣人民面對石化產業污染的抗爭歷程。
上面提到的每一個專題報導,都需要長期蹲點的追縱與調查,記者從錯綜複雜的法條、層層官僚包裹的政策、到專業與利益交錯的科學論戰,都必須要有條理的釐清來龍去脈。看完書除了對這些社會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外,也讓我對《報導者》的團隊燃起深深的敬意。
如果你看過茱莉亞羅伯茨的電影《永不妥協》,這本書講的就是像這樣一個小蝦米對上大鯨魚的抗爭。只是我們的抗爭還在進行,人們的生命也不斷地在流逝,石化工廠的煙囪似乎還是屹立不搖的持續排放廢氣。
石化產業是什麼?它是以石油或天然氣為原料,製造化學用品的產業,它關係著我們生活中所有的民生用品。而台灣的石化工廠,著名的像是五輕、六輕 (我看了這本書才知道「輕」指的輕油裂解廠),更是關乎著台灣的經濟命脈。但是在人們享受石化產品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石化工廠造成的污染卻長期地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命健康與環境。
這本書主要聚焦在五輕和六輕這兩座石化工廠的環境污染爭議,這兩座輕油裂解廠在90年代建造完工後開始投入生產。五輕因為周圍居民二、三十年奮力不懈的抗爭,終於在2015年關廠。
然而,六輕的命運卻完全不同。由台塑集團經營的六輕開廠二十多年,他們投入了大筆資金在鄉里與學校教育建設、補助當地居民健康檢查、和發放每人每月的電費補助金等等。同時,台塑集團更請學者替他們背書,投資大筆研究資金,以科學研究証明六輕所排放出來的污水與廢氣,並不會對土地和人體健康造成傷害。台塑集團企圖用科學結果來撇清六輕對環境造成傷害的指控。但是這樣的科學卻無法解釋,為何在六輕下風處的「台西鄉」一度是全台癌症死亡人口比例最高的鄉鎮?為何附近的土壤種不出作物?為何養殖魚業的魚隻和家禽大規模死亡?
面對居民的提告,六輕律師團提出反駁說,鄉民抽煙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可能比六輕廢氣更大,生病不一定是六輕造成的。而且鄉民無法舉証說明到底是那一支煙囪、在什麼時間、排放了多少廢氣?也無法舉証到底是那一種氣體造成鄉民得到癌症。相關的科學論戰更是讓人愈看愈迷糊,研究六輕污染的正反兩方科學結論,也是拿著不同污染鑑定標準各說各話。
這本書中匯整的資料包含了詳細的化學工業流程、環境污染相關法律條文、科學論文辯論、還有持續三年多與抗爭著訪談,可以想見《報導者》團隊對這個深度報導下了多少苦工。閱讀的時候的確需要花一點時間來消化這些專有名詞和事件的前因後果,但是真的非常值得一讀。
— — — —
連續看了四本《報導者》所出版的書,心裡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這四個專題分別講述了台灣政府與民間面對許多社會議題的困境:《成為一個新人》寫的是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權處境,《廢墟少年》寫的是家庭失能的兒童青少年的無助,《血淚漁場》寫的台灣遠洋漁業勞工的悲歌,而《煙囪之島》寫的是台灣人民面對石化產業污染的抗爭歷程。
上面提到的每一個專題報導,都需要長期蹲點的追縱與調查,記者從錯綜複雜的法條、層層官僚包裹的政策、到專業與利益交錯的科學論戰,都必須要有條理的釐清來龍去脈。看完書除了對這些社會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外,也讓我對《報導者》的團隊燃起深深的敬意。